区域性股权市场是非上市企业直接融资的主渠道

ས་ཁོངས་རང་བཞིན་གྱི་རྐང་དབང་ཚོང་ར་ནི་ཚོང་རར་ཞུགས་མེད་པའི་ཁེ་ལས་ཀྱིས་ཐད་ཀར་མ་དངུལ་འདུ་འཁོར་གྱི་ཐབས་ལམ་གཙོ་བོ་ཞིག་རེད།

2024年宏观政策十大看点

来源:证券时报网 发布日期:2024-01-02
           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三年新冠疫情防控转段后经济恢复发展的一年,我国经济回升向好。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做好2024年经济工作要切实增强经济活力、防范化解风险、改善社会预期,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在新的一年来临之际,证券时报推出2024年宏观政策十大看点,畅想新年宏观政策着力点。

1 消费投资相互促进

恢复和扩大消费是去年宏观政策的主线之一,2023年前11个月,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42.8万亿元,同比增长7.2%,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显著增强。推动消费从疫后恢复转向持续扩大仍将是2024年宏观政策的主要着力点。
 

相较以往部署,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更加强调消费与投资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统筹协调二者关系,将是2024年消费政策发力的关键。过去一年,餐饮、文娱等线下接触型消费的强势复苏展现了服务消费的增长潜力,在进一步扩大消费的过程中,仍然存在供给与需求层面的结构性矛盾,2024年仍需疏通现代服务业领域的市场准入堵点、着力提升服务业质效,从而激发消费潜能。在传统消费领域,同样要结合当前家电、汽车制造业转型升级的趋势,通过新型电子数码产品等新消费热点,稳定大宗消费。
 

推动消费持续扩大,既需增强消费意愿,还需加强居民消费能力。因此,除了疏通各类消费体制机制的难点堵点,还需要从稳定就业、全面落实带薪休假政策、优化收入分配政策等层面发力。
 

2 财税改革与化债“两手”推进

2024年,宏观政策将强化逆周期和跨周期调节,积极的财政政策注重适度加力、提质增效。为不断巩固稳中向好的基础,新一年的财政政策将继续适度加大扩张力度,同时更加注重政策的效率与效果。
 

加强财政支出力度是财政政策扩张的直接体现。2023年年初赤字率维持在3%水平,年末随着1万亿元国债增加发行,赤字率已调整为3.8%左右。考虑到新一年财政政策将“适度加力”,且历年赤字率均遵循小幅度调整,新一年的赤字率有望设定在3%以上水平。
 

要从根本上解决当前财政收支持续“紧平衡”的状态,解决地方政府的支出掣肘问题,唯有继续深化财税体制改革,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2023年下半年,一揽子化债方案落地见效,但地方政府化债工作尚未完成,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长效机制尚未健全。新的一年,地方政府的化债工作将继续推进。财政系统还将谋划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进一步健全现代财政制度,以深化改革助推财政高质量发展。
 

3 货币政策有望率先发力

不论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货币政策的积极定调,还是内外部形势变化的需要,2024年货币政策有望维持稳健偏宽松的流动性环境,预计年初有望在宏观政策中率先发力。降准降息依然可期,不排除会创新一些新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加强对特定领域的支持,综合运用总量和结构性工具,提升货币传导效率。
 

鉴于我国当前通胀水平仍维持低位运行,以及海外主要经济体今年可能重启降息,进一步推动我国利率水平下调既有内部的现实需要,也有外部的条件助力。日前多家全国性银行再度下调存款利率,就被认为是为进一步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做铺垫。
 

此外,近期人民银行多次强调要“积极盘活被低效占用的金融资源,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保持信贷合理增长、节奏平稳、结构优化”。这意味着,今年新增信贷的投放节奏在时间分布上将更为平稳,信贷政策将引导金融资源继续流向普惠小微、绿色、科技创新、涉农等领域,这些领域的信贷增速有望维持两位数增长。
 

4 股票发行注册制将走深走实

2023年,资本市场的里程碑事件非“全面注册制改革落地”莫属。改革落地以来,一揽子改革措施增强了资本市场的覆盖面、包容性和吸引力,资本市场对经济发展的作用越来越大。展望未来,资本市场将以推动股票发行注册制走深走实为牵引,提升资本市场服务高质量发展的质效,深化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健全资本市场功能。
 

具体来看,证监会将制定实施资本市场支持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和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行动方案,建立完善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的科技型企业上市融资、债券发行、并购重组的“绿色通道”;健全资本市场服务科技创新支持机制,引导资源向科技创新领域集聚,激发市场科技创新活力,助推科技企业做优做强,畅通“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
 

同时,资本市场一系列基础制度建设的举措值得期待。监管部门将鼓励上市公司聚焦主业、做优做强,优化再融资和并购重组机制,巩固深化常态化退市机制。深化多层次股权市场错位发展、适度竞争的市场格局,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交易所。优化私募股权创投基金“募投管退”制度环境。稳步推动交易所债券市场扩容提质。探索中国特色期货监管制度和业务模式,更好发挥期货市场功能作用,助力提高重要大宗商品价格影响力。
 

5 “严”将成为金融监管主基调

金融强监管严监管是未来一段时期的主基调,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已明确要求“切实提高金融监管有效性”。监管要有效,体制机制需持续建立健全。2023年以来,全覆盖的金融监管体制机制持续完善,接下来兜底监管机制如何建立、监管问责机制如何健全均值得期待。
 

在资本市场领域,如何把监管“长牙带刺”落到实处是2024年的看点。一方面,要坚守监管主责主业,有效防范化解资本市场重点领域风险。全面强化机构监管、行为监管、功能监管、穿透式监管、持续监管,加大对财务造假、欺诈发行等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持续净化市场生态。严厉打击“伪私募”,清理整顿金交所、“伪金交所”,着力消除监管真空。另一方面,需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方向,有序推进资本市场高水平双向开放,加快构筑与开放程度相匹配的监管能力和风险防控体系。
 

此外,金融监管部门还要形成合力,防范化解房地产、地方债务等风险,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并加强对金融行业机构的全链条监管,督促加强内部治理和文化建设,守牢合规风控底线,以构建风险全覆盖、无死角的金融监管体系。
 

6 房地产供需两端支持政策将加力

作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房地产业将在今年经济企稳复苏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在坚持“房住不炒”定位下,2024年的房地产政策将更加宽松,在落实好2023年已出台政策的基础上,从供需两端进一步发力,出台新一轮力度更大的支持政策。与此同时,中长期制度建设也将进一步加快。
 

在需求端,满足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仍是主要任务,将继续因城施策、一城一策、精准施策,不断优化房地产政策,进一步降低购房成本和购房门槛。能否全面取消限购、限价等过热时期出台的限制性政策值得关注。
 

在供给端,积极稳妥化解房地产风险是首要任务,对行业的金融支持力度将进一步加大,出台更多可操作性强的细化配套政策,保障民营房企融资支持政策进一步落地。
 

此外,保障性住房、城中村改造等“三大工程”建设是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的重要抓手,一系列支持政策有望加快出台落地,特别是新一轮保障性住房建设将加快推进,相关配套政策不断完善,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
 

7 高水平对外开放步稳蹄疾

“开放的大门会越开越大”是过去一年中国多次对外释放的积极信号之一。在世界经济增长和贸易动能不足的大背景下,中国外贸进出口顶住了压力,展现出增长的韧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2024年重点工作时明确指出要“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所谓“高水平”,既要对标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建设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吸引外商投资,又要加快培育外贸增长新动能,发挥、放大中国“全球最大产业链、供应链”的优势。
 

围绕两大关键点,2024年的稳外资、稳外贸政策不仅要聚焦制度型开放,推进放宽电信、医疗等服务业市场准入,还要加快拓展中间品贸易、服务贸易、数字贸易、跨境电商出口等新的增长动能。
 

此外,在加快衔接国际国内标准规则的基础上,促进国内外贸易市场渠道连接同样是高水平对外开放领域的重点内容,政策层面将通过完善体制机制、搭建共性平台、优化公共服务,助力提升企业内外贸一体化发展能力。
 

8 清除壁垒 激发经营主体内生动力

民营经济活则经济活,民营经济稳则经济稳。2023年7月以来,多部委相继出台一揽子硬核举措支持民营经济发展。随着这些举措的落地显效,民营经济发展有望迎来新机会、拓展新空间。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不断完善落实“两个毫不动摇”的体制机制,充分激发各类经营主体的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促进民营企业发展壮大,在市场准入、要素获取、公平执法、权益保护等方面落实一批举措。
 

2024年,民营企业发展的政策环境将更加友好,市场准入相关不合理的限制措施、阻碍民营企业发展的有形和无形的壁垒将被进一步清除,民营企业营商成本将进一步降低。同时,国家还将加强对创新型民营企业的支持和引导,鼓励其加大研发投入,推动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
 

9 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深入实施

2023年,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落地实施,围绕增强企业核心功能、提高核心竞争力,充分发挥科技创新、产业控制、安全支撑“三个作用”,国资央企积极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助力我国经济实现了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为增进民生福祉、保持社会稳定贡献力量。
 

2024年,聚焦经济建设这一中心工作和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国资央企将深入实施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支持国资央企优化国有资本布局结构调整,加大科技创新工作力度,更好发挥国有经济战略支撑作用的政策有望进一步加力。
 

国资央企将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随着相关指导文件落地,中央企业财务管理数智化转型将全面启动。国资央企将坚持把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建立更加高效的市场化经营机制。
 

10 科技创新加快构筑未来发展新优势

2023年,中国产业体系日益健全。人工智能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不断壮大,装备制造业支撑作用明显。面向202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特别是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新质生产力。
 

不少观点认为,2024年的产业政策重心是科技引领,前瞻布局。在新旧动能转换的关口,相关部署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发展谋划了发展路径。同时,政策会进一步支持重点产业增强全球影响力,推动传统产业转型,这也会带来技术改造投资,有利于稳住经济基本盘。
 

工业和信息化部总经济师高东升表示,工信部将进一步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推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建设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智慧供应链;巩固提升优势产业,聚焦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新能源汽车、通信设备等优势领域,提升全产业链竞争力;发展壮大新兴产业,推进5G、智能网联汽车、新材料等领域技术创新、规模化发展和应用场景建设;前瞻布局一批未来产业,推动人工智能、人形机器人等前沿技术研发和应用推广,加快构筑未来发展新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