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内外疫情节奏错位带来的强劲外需,对我国出口和制造业形成了一定支撑。”邵宇进一步分析称,今年以来经济增速放缓,一方面是对前期增速持续走高的调整,前两季度货币政策回归常态化稳健中性,财政支出相对平稳。4月份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用好稳增长压力较小的窗口期”,实施了能耗双控、房地产调控等政策,短期内对基建和房地产投资带来减速效应,上游涨价制约了下游盈利,风险隐现使房地产供需均呈现疲弱态势。另一方面,叠加近期疫情局部反复和高温汛情的短期影响,7月份-8月份生产、投资和需求数据大幅不及预期。
5月份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保障大宗商品供给,遏制其价格不合理上涨”,7月底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国内经济恢复仍然不稳固、不均衡”“纠正运动式减碳”。邵宇认为,随着经济下行压力愈发显著,后续政策将逐渐由控风险向稳增长切换。虽然能耗约束和地产调控是长期趋势,目前政策也未见放松,但上游涨价已引发中央重视,在猪肉价格低迷的背景下,上游涨价传递至下游通胀的幅度或有限。“四季度,随着货币和财政政策的发力,投资风险缓解,能耗目标达成和调控政策纠偏,以及短期影响因素的消失,经济企稳恢复的动能充足。”
“四季度边际收紧的海外货币政策对我国冲击有限。”邵宇介绍,一方面,本次Taper美联储吸取上次经验教训,更注重与市场沟通,对资本市场和货币政策冲击有限。随着9月份FOMC会议召开,Taper进程进一步明确,四季度海外大幅收紧的概率较小。另一方面,影响国内经济复苏的关键依然是国内宏观环境,目前中美经济和政策周期仍存在一定程度错位,美联储最快年底Taper,加息则大概率在明年,短期内为国内政策宽松提供了一定空间。此外,海外流动性边际收紧,有助于缓解输入型成本压力。
邵宇预测,年内来看,促进中小企业融资的政策力度可能加大。北京证券交易所的设立、扶持“专精特新”特色产业政策,有助于制造业投资和信贷需求复苏,尤其是对于中小创新型企业。未来10年至15年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关键时期,核心逻辑除了公平,最重要的是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不同规模企业在创新的不同领域和阶段有各自分工,鼓励细分领域的领军中小企业发展,有助于企业间发挥协同效应,释放创新的“多样性红利”。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