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富裕时代 上市公司公共属性与社会责任
“社会财富”一词是马克思提出的。在人类思想史上,马克思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入手,深刻、系统、全面地阐述了财富、财产与人的关系,揭示了财富的本质。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不仅提出了“社会财富”的概念,还提出了“工业财富”“资本财富”和“实物财富”等概念。尽管马克思并未给出“社会财富”的定义,但是他认为财富本质上是对人的创造性最大的发挥,强调真正的财富是人本身的充分发展,是在普遍交换中产生的个人需要、才能、享用、生产力等的普遍性。马克思的时代既没有资本市场,也没有上市公司,因此我理解,马克思是从哲学角度阐述财富的社会属性,把经济学意义上的财富称之为“社会财富”。今天,如果我们从纯粹经济学角度理解,社会财富是指那些具有某种公共产品属性的财富,其中包括某些私人财富。
改革开放以来,资本市场的发展无疑已经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最具标志性意义的辉煌成就。资本市场诞生30多年来,从最初几家上市公司发展到今天拥有4000多家上市公司、近百万亿元市值的全球第二大市场。上市公司为全社会创造了巨大财富。如果说“上市公司”是一种与金钱有关的“财富”,绝大多数人很容易理解。但是,如果把“上市公司”说成是“社会财富”,似乎不太符合很多人的思维逻辑。这其中的原因有两个:第一,尽管“财富”作为经济学的核心问题,与当下的我们密切相连、又息息相关,但现实中每个人对财富的理解却是大相径庭。这导致了人们对经济学意义上的“财富”有着各自不同的定义和解释。现实中,人们习惯称它为“物质财富”“自然财富”,也有人称它为“个人财富”,大多数人不会去思考财富的社会属性。第二,由于资本市场完善的制度体系强调严格保护股东和投资人的“所有权”及其相关利益,导致很多上市公司,尤其是民营上市公司的实际控制人产生了上市公司是“个人财富”的幻觉,他们不仅无视上市公司的公共属性和社会责任,而且将上市公司作为“提款机”和“印钞机”。其实,即使从纯粹经济学角度,也很容易解释上市公司的公共属性。如果一个企业不上市,我们可以认为它是一个人或几个人的企业。但如果一个企业IPO并上市成为公众公司,它必然包含公共产品(审批、监管和信息披露等)和公众利益(投资者)。因此,上市公司本身就是一种“公共产品”,它不可能、也不应该由一个股东或几个股东提供!当国家强调共同富裕的时候,我们必须重新审视并自觉认识上市公司的公共属性。这不仅是监管立法的依据,也是上市公司履行社会责任的逻辑起点。
我国上市公司是改革开放的产物
事实上,上市公司并非天然地存在。在我国改革开放早期,企业普遍以国营工厂的形式存在。20世纪80年代,为了解决企业融资问题,国家采用试点的方式,在极少数地区允许国有企业探索发行股票进行融资,企业开始由原来的工厂制向公司制转变。1990年12月19日,国务院批准上海证券交易所正式开业。1991年7月3日,深圳证券交易所开业。上海和深圳两家证券交易所的成立标志着我国开始建立资本市场。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股份制有利于促进政企分开、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和积聚社会资金,要积极试点,总结经验,抓紧制定和落实有关法规,使之有秩序地健康发展。十四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提出,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正是因为十四大和十四届三中全会为我国的国有企业改革做出顶层设计,国有企业才能全面进入股份制改革阶段,逐步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可以说,上市公司作为符合现代企业制度标准的规范企业形式,既是改革的成果,也是时代和社会的产物。
上市公司在高质量发展中的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说过,经济是肌体,金融是血脉,两者共生共荣。纵观世界各国经济发展,资本始终是经济增长的决定性因素。古典经济学和新古典增长理论都认为,资本是决定经济增长最重要的生产要素之一。这其中隐含一个定理:要实现经济增长就必须完成投资的转化。遗憾的是,由于历史条件局限,从古典经济学到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资本和投资始终是个含糊不清的概念。这是因为直到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诞生时,现代金融学理论还没有最终建立,以商业银行等为主体的金融市场也还没有形成现代化的专业分工。所以,在传统经济增长理论中既没有对政府投资与企业投资进行区分,也没有对股权投资和债权投资进行区分,也就无法解释投资的转化。
20世纪后期,随着金融产业和现代金融学迅速发展,对金融与经济增长之间关系的研究越来越多,以公司金融为代表的现代金融学逐渐发展成近乎完美的社会科学。现代金融学明确告诉我们,股权资本和债权资本不仅成本不同,而且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也不同,后者往往会成为金融危机或经济危机的诱因。同时,世界各国经济增长出现了不同的情况:一种情况是一些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增长不再依赖传统的商业银行信贷等间接融资,而是通过资本市场提供金融支持;另一种情况是一些国家和地区既没有足够的内部资金来源也没有发达的资本市场,只能通过政府和企业不断举债的方式实现经济增长。但是,由于股权投资和债权投资的资金成本及期限结构完全不同,因此对企业部门长期产出效率的影响有着本质的区别。在第二种情况下,随着政府和企业债务规模的不断扩大和经济增长速度的逐渐放缓,极有可能会爆发金融危机。说到这里,事情已经很明白了,上市公司既是股权融资的工具和载体,也是经济增长中的资本要素形式。上市公司通过资本市场完成企业发展的资本积累,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通过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两个层面来提高自身和社会发展能力,同时以其自主创造性、内生积累性和市场竞争力,成为带动经济发展的具有活力的微观主体。
2020年9月份,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意见》提出,提高上市公司质量是推动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是新时代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内容。大量研究认为,上市公司的发展与上市公司的价值发现推动并决定着区域经济增长的速度和水平。这些研究采用了一些广为人知且极具解释力的量化指标,如上市公司总市值/GDP(证券化率)和上市公司营业收入/GDP(经济贡献率)等,上市公司的发展已经成为判断区域经济发展质量最直观和最重要的指标。这些研究启示我们,上市公司也是市场经济与政府干预共同作用的结果。现实中,政府通常采取鼓励企业上市,或引导上市公司通过市场机制并购重组的方式,将资本等要素资源投放到最具活力的产业和企业。“十二五”“十三五”期间,浙江、广东、上海和安徽等省市把上市公司作为加快科技创新、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和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主动对上市公司实施市场化并购重组,取得了明显成效。它们的经验说明,上市公司是区域经济发展中的稀缺资源,是共同富裕时代最宝贵的社会财富。(作者系山东工商学院金融学院特聘教授,山东省金融服务转型升级协同创新中心首席专家;青岛大学经济学院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
注:《山东省上市公司研究报告(2021)》2021年10月份由中国金融出版社出版,本文为该书序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