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2021年11月15日正式开市以来,北交所诞生100天的日子悄然到来。在这三个多月的时间内,北交所的投融资功能得到了相应的发挥。例如,北交所开市以来融资效能得到了大幅提升,自去年11月15日以来,北交所新股的平均网上认购倍数为1211倍,而去年1月至去年11月初发行的北交所新股的平均网上认购倍数仅为133.25倍;而在投资端,随着准入门槛的降低,自北交所开市以来,不论成交金额还是机构关注度都较此前有了大幅的增长。
可以预见的是,未来制度设计更具包容性的北交所对创新型中小企业的吸引力将不断增强。有业内人士认为,预计今后几年北交所应该会迎来一个快速发展的阶段。
北交所带动融资效能提升
自去年9月宣布设立北交所以来, 无论在一级市场还是在二级市场,北交所的政策红利都得到了持续的释放。
自去年11月15日北交所开市以来,已经过去了100天的时间。截至目前,北交所上市企业数量总共有84家。
据北交所方面统计,这84家上市企业中制造业和新兴技术服务业占了大头,平均研发强度6.23%,其中也包括了未盈利的创新型企业。
与此同时,北交所企业的特点更多呈现的是细分龙头和隐形冠军的特点,其中有不少企业是专精特新的小巨人企业。
而从融资效能的角度来看,据统计,北交所企业平均首发融资规模2个亿,平均公开发行市盈率24倍;从二级市场的表现来看,目前北交所企业平均市盈率为47倍左右。
另据统计,目前北交所拟上市企业中,在辅导企业有287家,其中有174家是在去年9月北交所宣布设立之后申请上市辅导的。由此来看,广大中小企业对于北交所上市的热情较为高涨。
从北交所受理企业的基本面来看,截止到1月中下旬,其平均营收规模为3.47亿,净利润四千多万,整体来看符合北交所的定位,包括从研发水平来看,也比较符合创新型中小企业的定位。
此外,自宣布设立北交所以来,北交所企业的IPO效率显著提升,新股认购倍数较精选层大幅增长,而这也是北交所红利持续释放的一大特征。
据数据统计,自去年9月以来,北交所新股的网上认购倍数持续提升。尤其是自去年11月15日北交所正式开市以来,北交所新股的平均网上认购倍数为1211倍。相比之下,去年1月至去年11月初发行的北交所新股的平均网上认购倍数仅为133.25倍。
这也直接造成了北交所开市以来所发行新股的网上中签率较之前明显下滑。截至今年2月18日,北交所开市以来完成发行的4只新股的平均网上中签率仅为0.1%;而去年1~8月完成发行的22只新股的平均网上中签率为3.78%。
北交所市场流动性明显提升
值得注意的是,之前一直困扰新三板的流动性压力在北交所开市后得到较为明显的释放。
据统计,截至今年1月中旬,北交所的开户数量为500万户左右,与科创板已较为接近。
另据日前发布的《北交所、新三板2021年市场改革发展报告》披露,北交所开市以来日均成交额较改革前精选层增长3倍,日均换手率1.8%,整体年化换手率为434%。
Choice数据统计显示,自去年11月15日开市以来,北交所的累计成交金额为1173.4亿元;相比之下,在北交所开市之前的一年时间内,新三板的累计成交金额为1015.9亿元。
与此同时,北交所的开市也使得北交所企业对机构投资者的吸引力有所提升。据Choice数据统计,自去年11月北交所开市以来,有18家企业的机构调研数量超过了10次;其中一些优质标的更是获得了机构的踊跃调研,截至目前,机构调研数量超过40次的北交所企业包括创远仪器、晶赛科技、同惠电子、吉冈精密、锦好医疗、数字人等。
北交所制度设计更具包容性
自去年底以来,北交所的开市可以说受到了资本市场的广泛关注,被市场寄予厚望。某券商投行部门高管最近指出,“大家对于北交所的发展充满了信心,因为北交所的成败影响到挂牌企业是否能够盘活,以及是否能够给未来更多中小微企业提供更好的融资平台,搞好北交所有着非常深远的价值、意义。”
据北交所华东区域首席代表林晗近日在民生证券 2022 年度资本市场峰会上介绍,“这次北交所的设立跟以往资本市场的自发性的改革不同,它是放在支持中小企业创新发展当中去论述的,同时它也是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实施举措,是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部署。”
“作为三家股票交易所之一,北交所虽然成立时间比较短,但是不管在法律地位上还是市场功能上,可以说跟沪深交易所没有什么区别。唯一的区别或者最大的区别可能是,京沪深三家交易所服务对象上的区别。”林晗指出,“科创板的定位是服务硬科技,创业板的定位是服务‘三创四新’企业,北交所的定位则是更早、更小、更新的创新型中小企业。”
自北交所开市近三个月以来,市场总体运行平稳,投融资功能也得到了相应的发挥,不过记者注意到,市场上对北交所的定位仍然存在着一些误读。
林晗坦言,“现在很多市场人士有一个误解,把专精特新和北交所画等号,这是非常大的误解。做一个澄清,制造业企业就算不是专精特新也可以申请北交所,专精特新不是企业在北交所上市的必要条件,一些现代服务业和其他行业的企业,只要符合创新型中小企业的定位,北交所都是欢迎的。所以北交所欢迎专精特新,也欢迎其他具有创新性的中小企业。”
从目前北交所在审的企业来看,所涉及的行业较为广泛,既有专精特新企业,也有部分与居民日常消费场景相关,以及来自建筑建材等行业的企业。
另外,根据北交所的有关规定,在北交所申请上市必须是在新三板挂牌满一年的创新层企业。对此,市场有观点认为,对那些已经做好上市准备的企业而言,这一年的“等待”时间可能显得有些长。
就此疑惑,林晗解释道,“目前北交所的制度设计,主要为了推动中小企业更早熟悉和进入资本市场,增强规范意识。其实这里面会容易产生一个误解,觉得没有在新三板挂牌的企业到北交所上市需要增加额外一年的挂牌时间,特别是对于一些已经到了上市入口的企业会有这个顾虑。其实作为我们来讲,一方面本来企业上市前就需要一些规范的工作,在新三板挂牌一年只是说把上市前的一些规范准备工作从场外平移到场内来做,不光是企业自己做,还有北交所可以指导,能够帮助企业更好地满足未来上市的要求。”
“同时,在新三板基础层、创新层挂牌,作为场内市场本来就有一些非常契合中小企业特点的制度规则,这对于企业的融资发展、增信等各方面都非常有帮助。在基础层和创新层,累计挂牌满12个月才能申报北交所的规定,一方面它符合企业自身的成长规律,另一方面也有助于企业更好地满足上市的规范要求。”林晗进一步指出,“可以看到,在北交所宣布设立之后,新三板基础层和创新层的市场活跃度有了明显提升,特别是其中符合北交所上市要求的企业的市场关注度得到了非常大的提升。”
另外,对于北交所的包容性究竟有多大,林晗表示,“北交所本身定位在创新型中小企业,这些经营特点在过往IPO过程中很有可能会被当作风险特征和戴着‘有色眼镜’去看待。但是在北交所上市审核过程中,只要能够充分论证合理性,充分履行信息披露义务,很多问题都是可以通过信息披露的方式去解决的,包括研发费用的资本化,包括关联交易的占比过高,包括客户集中度、业绩波动等问题。中小企业本身所处的特定发展阶段决定了其自然而然容易存在一些问题,对于这些问题,我们的原则还是在充分信息披露基础上包容,而且这些问题在已经上市的84家企业里面都有先例,有类似情况的企业可以自行对照。”
一些业内人士看来,可以预见的是,在未来几年,制度设计更具包容性的北交所对创新型中小企业的吸引力将不断增强。有业内人士认为,“由于目前84家北交所上市企业的总市值为2300亿左右,流通市值大约为1300亿左右,整个规模效应还没有形成,池子不够大。预计今后几年北交所应该会迎来一个快速发展的阶段。”